独骑入荒原,一剑灭长空,杀人千里外,独骑全身出,无人能挡其锋芒。何其雄壮,何其英猛!却是比那些万人敌、圣贤主、大枭雄强过百倍。
吾辈杀人,只为护我族民,捍我大汉血性,剑挑胡虏之时血撒剑锋。当令各方夷狄知道:莫欺我中原无人,莫辱吾华夏族民!仗义每多屠狗辈、草莽更多血性人!
铲强扶弱,行事不违心曰‘侠’,甘助众人,维护公正为‘义’,自古“侠义”二字相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剑者,兵器之君子,持剑者修技,修身,修心。无敌之信念,无敌之勇气,方可有无敌之剑气。君子持重,守信重诺。
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事,就召家师去朝中任职。家师岂会受得了尽是靡靡之音的洛京?恰逢北地动荡又起,家师便辞官归乡,一人威慑漠北。
我也是听长辈谈起此事,才心生敬意,不远万里来投。我的师傅在我眼里,就是天下第一人!”
史阿是越说越激动,怪不得他有睥睨天下的神情,原来他那无敌的信念,便是对他师傅由衷的尊崇。不过他的师傅,也的确当得起他敬仰,甚至当得起幽州万民的敬仰。但就是这样一个凭借一腔热血,办了惊天地大事的人,却寂寂无闻,不为人知。他的事迹,也只是流传在少数人口中,朝廷闻知此事,只是象征性将其召入朝中任了个官职而已,这哪里又是他想要的呢?
听到这个关于王越的故事,台骀也是深感敬佩,抱拳对史阿说道:“有朝一日,我当与尊师领一支兵马,荡平漠北。其铁骑所过之处,将尽为我华夏之地。”
此刻两人都燃了起来,史阿也不管台骀什么来历,有没有这个能力,他的确期待有这么一天。史阿须臾间浑身遍布杀气,也是激动地说:“若有这么一天,我史阿必定提手中剑,一骑当先,杀遍夷狄所有部落!”
台骀闻言,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乃渤海郡守台骀,我确信,有这么一天的。”
史阿一听眼前此人是台骀,不由得兴奋道:“你便是新近打败袁本初,让冀州于韩文节的台骀?”
台骀道:“正是!”
这时史阿狂热的眼神又黯淡下来,低声说道:“家师听闻了你在邺县的举动,大感愤懑,认为你不择手段,涂炭百姓,大为不齿啊!”
这句话又揭开了台骀的伤,台骀悠然一声叹息,拔出鞘中宝剑,轻轻的抚摸着锋利的破乱,台骀说道:“所有的牺牲,都有价值。大丈夫为人处世,很多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若不如此做,天下恐将再无我台骀立足之地。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便是此理。”
史阿点头道:“后来听闻你遍救各地难民,又加以妥善安置,家师才对你另眼相看,认为你不是无情嗜血之辈。”
台骀点头道:“如此甚好,可见尊师也是天下一豪杰,远在辽东,便将诸事看个透彻。”
史阿道:“那是,家师之见识和能力,天下无双。诶对了,你刚打完仗,不好好待在冀州,跑到这里所为何事?”
台骀道:“无事,出来散心罢了。这样吧史阿,你若想只凭手中剑,出入夷狄中,是杀不了多少人的,哪怕你的剑术再好,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我想让你去南皮跟我的大将张郃学习战阵之法,他日也好驰骋漠北,建立超越霍骠骑的伟业。”
史阿抱拳道:“是啊,家师给我提过这一点,正和你说的一样,我也深有同感,既然这样,我便去再学一身本事。等我学成之后,便是漠北诸狄,丧乱之时。”
台骀很是高兴,能遇到这样一个热血青年,他很想好好将其培养,如果能培养成一柄利剑,必然是自己之幸,边民之福。台骀说道:“我这就手书一封,你带去南皮,令张郃将军好生教导你。你再让张郃带你去铸造一柄宝剑,我敢说虽不如我这把破乱,但也定是一把名列当世的宝剑。”
史阿大喜,正愁手中无剑,一般宝剑又入不了眼,听台骀这么说,自然是大喜过望,当即应诺。两人下得山去,略一停留,史阿便奉着台骀手书,与台骀各奔东西了。
经过与史阿的一番长谈,台骀心情大好,意识到儿女情长固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天下豪杰亦不乏对黎民众生牵肠挂肚者。既然来到了这里,既然思芸不在了,那便以这些苦难困厄的百姓为重吧,他们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啊!
与史阿分别后的台骀,回味着方才史阿对那些陌生的夷狄切齿的仇恨,意识到这仇恨不是简单个人间的矛盾,而是整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是简单依靠和亲或者臣服就能消弭掉的,这是种族之间难以共融,用数个世纪,几十代人相互屠杀劫掠,世代为仇,积累而成的怨恨,势必将以其中一方的灭绝或者迁徙作为最终的结局。
如果不然,双方将会在无知和恐惧的支配下,一直依靠此消彼长的强盛,心安理得的屠杀、劫掠着对方,累积的矛盾,早晚会有集中的爆发。
而自从部落族群诞生以来,很多个种族和国家都被轻易的灭绝而不是死绝,那是因为这些种族和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旦抵抗不了入侵者,轻而易举便能被对方同化,再也没有复兴的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风采请大家收藏:(www.xsyueduw.com)汉末风采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