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
注解:
魏国大夫王错逃跑到了韩国。
公孙颀对韩懿侯说:“我看魏国已经大乱了,时机已到,可以攻打他了。”
韩懿侯于是就和赵成侯合后一处攻打魏国。战场设在浊泽,把魏国打败了,于是大举进攻,把魏国围住了。
(交待一下背景。在此之前,有这样一段话“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是在烈王五年。说的是魏武侯魏击死了,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名魏,与另一个叫公中缓的人争王,国内大乱了,也就是说魏国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破败了)
接着来。
这个时候赵成侯就说了:“咱们把魏杀了,然后立公中缓为王,让他把土地割给我们一些,这样我们两国就都有利可图了。”
韩懿侯摇头说:“不行不行。杀了魏君,世人会说我们残暴;割了人家的土地才退兵,人家会说我们很贪婪,是冲着人家的土地来的。不如把魏国分成两个国家(我想他应该是想让魏与公中缓各成立一个小国家),这样曾经强大的魏被分成两个,其实力都不会比宋和卫强大,我们就不用怕他了。”
赵成侯不听,韩懿侯不高兴了,连夜引兵回国了。赵成侯随后也撤了兵了。
魏便把公中缓给杀了,立了魏为太子,史称惠王司马迁(注意,是修史记的司马迁,而不是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说:魏惠王之所以免去一难,是因为赵、韩两国有分歧,如果听了其中任一家的话,那么魏国势必终将被瓜分了。
所以说:“君主死了,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位,一定会给外人以可乘之机,国家很容易被攻破。”
自言:
这一段讲的是魏国险些被吞掉的事情。司马光引用了前人司马迁的一句话来说明君主不提早把继承人立好的危险性。另外也强调了机会的问题,有挖讽赵、韩不识大体的意思。
第一卷结束了。终于完成了第一卷的阅读工作。不可不谓之繁重,又想想,只完成了二百九十四分之一,呵呵,前路漫漫,还需努力。
喜欢药王重生:我来乱世主浮沉请大家收藏:(www.xsyueduw.com)药王重生:我来乱世主浮沉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